安定鄉一大部分原屬於台江內海,所以古蹟並不多,反倒是因為靠河川與海所以廟宇與廟會活動較多,以下是安定鄉的景色與廟會活動。
曾文夕照
  曾文溪由本鄉北側延鄉界穿越西港大橋,是本鄉與臺南縣西港鄉的界線。每當日落黃昏時刻,橋、夕陽、飛鳥、溪水、蘆葦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圖(一)曾文夕照

 

小孔子廟
   位於本鄉南安國小大門入口的左側,原為日治時期的神社,創設於民國 26 年,民國 56 年始改為今貌, 它的總佔地不到十坪,扣除前庭與平台,實際廟本身不到半坪,堪稱為全台最小的「孔子廟」。每年南安國小畢業的同學與新生也都會到孔廟前祭祀孔老夫子,成為特色之一。

 

 

 

圖(二)南安國小內的小孔子廟

 

百齡刺桐永結連理
  百齡刺桐老樹位於本鄉中沙村與臺南市安南區布袋里交界處,分屬臺南縣及臺南市,當地耆老表示老樹是於先民經過地方廟宇的神明指示信徒栽種。
  地方傳說老樹常託夢希望互結連理,一償百年宿願,又發現樹頂上有七個麻雀鳥巢,猶如七夕鵲橋,既有在地願連理枝又飛來比翼鳥,進而由臺南縣市地方人士於民國92年福證完成聯姻。
 

圖(三)百齡刺桐永結連理

蘇厝燒王船
  在台南縣的境內有十來座「燒王船」習俗的廟宇中,本鄉以一個鄉內同時擁有兩座「定期」燒王船的廟宇,是西南沿海一帶較具特殊的村落。這兩座廟宇分別是「長興宮」和「玉勒真護宮」,都是屬於瘟神廟,相傳現今西港鄉慶安宮的「十二瘟王」和「燒王船」習俗,即源自長興宮。前者的燒王船時間,每次都在建醮祭典結束的隔天早上舉行,日期大約在三月中旬,地點則在廟北的曾文溪畔﹔整個活動有一共三個特色是該廟所獨有﹕
1. 王船「出航」由村民肩扛,異於各地的推輪子或拉繩子。
2. 開路儀式,由兩人主持,前者右手持水勺猛敲左手所提木桶,後者則爬於地上,以身體擦地開路。
3. 每次燒王船前,太陽四周都會出現一個七彩光環,直到王船火化後才漸消失。
玉勒真護宮是長興宮之分香廟,所有的祭儀大致上與長興宮一致,不過時間早於長興宮通常都是在月初,地點則在廟的左前方空地上。


  

圖(六)王船

 

圖(四)蘇厝長興宮

圖(五)玉勒真護宮

 

 

參考資料:安定鄉鄉公所網頁

 

 

 

台南縣安定鄉南安國小製作

螢幕最佳解析度為1024X768,字型適中,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6以上之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