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記錄幾位阿嬤的記憶中的無患子,就讓她們談談以前她們記憶中的無患子是怎樣的一個植物或者是一項洗衣劑甚至是她們小時候的童玩,就讓我們來仔細了解一下吧!

 

 

  王樓阿嬤今年75歲,因為家裡環境較為貧苦,所以小時候很少使用肥皂,幸好家裡後面種了兩顆無患子樹,而兩棵樹生出無患子的數量就夠全家六、七個人用了,每到冬天時候都拿板凳或樓梯,墊高去摘無患子果實,摘不到的,就等果子比較成熟時,拿竹竿去敲,然後把它收集起來,等要洗衣時再去拿來用,如果那年不夠用,也都會去市場買無患子做成一整塊塊的無患子餅(黃目餅)來洗,而那些賣無患子餅的人,有的是去山裡面摘的,有的是家裡種了很多,製作成餅,再拿出來賣,在那時候阿嬤使用無患子是先把無患子殼撥下來,放在布裡面搓洗,阿嬤還笑著說以前的布不是很白用這樣洗還可以,現在的衣服要洗得白白淨淨,那是不能用那個老方法的,否則算是個不及格的媳婦。

 

    徐棉阿嬤今年85歲,她談到以前家裡生活比較苦,也都是去買無患子餅(黃目餅)來洗東洗西,頭髮、臉、身軀、碗盤都是用那種東西來洗,先取一盆水,拿餅在水中搖晃,搖到稍微有泡沫了再拿水來清洗,搖晃時盆底及水中會有一些渣跑出來,雖然不方便但是也是沒辦法,但是說也奇怪,很少人有長癬,不像現在的人,洗的東西越來越貴,越洗越乾淨,皮膚病卻也越來越多,不知道是肥皂的問題,還是吃的問題。

 

 

 
  蕭金枝阿嬤今年70歲,他談到她們家裡比較有錢,很少用無患子洗衣,但是她記得小時後在曾文溪附近有時還常看到無患子樹,現在越來越少了,應該是大部分的土地都用來種農作物,以前不太懂事看到黃黃的覺得好像龍眼,和哥哥想要摘來吃,摘下來才發現不是,後來也是問了大人才知道那是無患子的,是洗衣洗澡用的,當他們知道不能吃後,發現無患子的種子很硬,哥哥常拿它來當珠子或彈弓的子彈來玩。
 
  陳秀琴阿嬤今年60歲,他回想起以前的事,談到:「那是好久以前的事,記得小時候家前面的排水溝很乾淨,家裡流出去的水都蠻也都很清潔的,現在只要一靠近就臭氣燻天,魚到處悠遊,不怕抓到的魚不能吃,現在抓魚還要看地方,我想這和排水溝裡的家庭廢水有關,化學的清潔劑一用的多,污染就多,環境也汙染了,得癌症的人也多了!奇奇怪怪的病一堆,吃的用的越簡單越好。」

 

  以上是專訪後摘錄整理的內容。

小提示:所謂餅就是「黃目餅」製作過程是先把無患子壓碎取出子,再壓得更碎,再拿到蒸籠裡蒸,蒸到液體成糊狀,再加米糠及無患子碎殼用力壓成餅狀。也有人不經過蒸的過程,直接加水弄成糊狀壓成餅狀。

 

 

 

台南縣安定鄉南安國小製作

螢幕最佳解析度為1024X768,字型適中,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6以上之瀏覽器。